第一課 | 引言 - 背景、作者、日期、文體、思路、讀《士師記》須知等 | 第二課 | 士一:1 - 36 約書亞死后(一)- 沒有把迦南人全然趕出 |
|
|
||||
第三課 | 士二:1 - 5 在波金的警告與哀哭 |
第四課 | 士二:6 - 三:6 約書亞死后(二)- 以色列民叩拜別神 |
|
|
||||
第五課 | 士三:7 - 31 士師 - 俄陀聶、以笏、珊迦 |
第六課 | 士四:1 - 24 士師 - 底波拉和巴拉(一) |
|
|
||||
第七課 | 士五:1 - 31 士師 - 底波拉和巴拉(二) |
第八課 | 士六:1 - 40 士師 - 基甸(一) |
|
|
||||
第九課 | 士七:1- 25 士師 - 基甸(二) |
第十課 | 士八:1 - 28 士師 - 基甸(三) |
|
|
||||
第十一課 | 士八:29 - 九:57 亞比米勒 |
第十二課 | 士十:1 - 18 士師 - 陀拉、睚珥、耶弗他(一) |
|
|
||||
第十三課 | 士十一:1 - 40 士師 - 耶弗他(二) |
第十四課 | 士十二:1 - 15 士師 - 耶弗他(三)、以比贊、以倫、押頓 |
|
|
||||
第十五課 | 士十三:1 - 25 士師 - 參孫(一) |
第十六課 | 士十四:1 - 20 士師 - 參孫(二) |
|
|
||||
第十七課 | 士十五:1 - 20 士師 - 參孫(三) |
第十八課 | 士十六: 1- 31 士師 - 參孫(四) |
|
|
||||
第十九課 | 士十七:1 - 13 無法無天的世代(一) |
第二十課 | 士十八:1 - 31 無法無天的世代(二) |
|
|
||||
第二十一課 | 士十九:1 - 30 無法無天的世代(三) |
第二十二課 | 士二十:1 - 48 無法無天的世代(四) |
|
|
||||
第二十三課 | 士二十一:1 - 25 無法無天的世代(五) |
課程完 | ||
|
||||
請讀士師亞記至少三遍。
有什么疑難的問題嗎?請預備在上第一課時和大家分享。
晚清著名史學家龔自珍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鑒》的本意就是“專門擷取事關國家興衰存亡。。善良可以成為楷模,邪惡可以作為警戒的資料”,寫給以皇帝為代表的統治階級閱讀。同樣的道理,舊約的歷史書所記載的許多事,也是要作為鑒戒,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不要重蹈覆轍。(林前十:11)
我們都知道《約書亞記》是一部几乎是“逢戰必勝”的歷史書。但最令人驚訝的是,當約書亞“那個世代的人都歸了自己的列祖,后來有別的世代興起,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士二:10)我們不禁要問:怎么可能?那些歸耶和華為聖的祭司和利未人,那些作父母親的,難道沒有將律法約文教導新的一代嗎?那許許多多的被豎立的石頭見証在哪里了?(書四:20 - 24,二十四:25 - 27)
《士師記》是一部在以色列人離棄耶和華后,脫離不了“行惡-奴役-呼救-拯救”這個框框的歷史書。這部以色列人的興衰治亂的歷史書正好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一個還未重生的基督徒每日在善惡之間的掙扎,如保羅所說的“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惡,我倒去做。”(羅七:18 - 19)以色列人要怎樣從這個惡性循環的框框跳出來?誰又能把我們從這善惡之間的掙扎,救我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八:24)
“耶和華興起士師。。”(士二:16)他們是什么人?神人摩西沒有了,大將軍約書亞沒有了。。現在的士師全是無名小卒,如以笏、珊迦、耶弗他、基甸。他們的出身有村夫、俗婦、私生子等。他們用的兵器是牛棍、空瓶、驢腮骨、錘等。難道以色列這個神權統治的國家,上帝說他要住在他們中間,要作他們的上帝的(出二十九:45),就由這班無名小卒來管治嗎?周圍的鄰國如摩押、亞們、米甸、非利士、亞蘭人。。會不會笑掉了大牙。我們這些無名小卒又是誰?教會沒有大牧師,沒有宏偉的教堂,沒有風琴。。上帝的國在這里嗎?
荀況曾說過:“如果想了解聖人之道,就要觀察其中的出類拔萃者,后代賢王即為其例。”像漢朝的文帝、宣帝、唐朝的太宗,正是孔子所說的“我無可非議”之輩。但要了解上帝之道,我們可不能單看《摩西五經》和《約書亞記》,以為《士師記》乃流氓市井之輩的傳說。其實,上帝怎樣重用摩西和約書亞,上帝也一樣的重用士師﹔上帝怎樣把自己啟示在《摩西五經》和《約書亞記》,上帝也一樣的把自己啟示在《士師記》。愿我們都能以謙卑的心來查考這本書卷。